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千百年来,先辈给我们留下了种类繁多、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进一步感受八桂非遗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冰球突破最新版本下载“领略锦绣山河 传承多彩非遗”实践团于7月17日-18日对壮锦进行了相关调研,旨在通过纹样这一文化密码,体味壮族民众与其他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成果,探索广西同东盟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历史文脉。
壮锦(壮文称为mbaw laiz fax,意为“天纹之页”)传承历史逾千年,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传统的壮锦以原色棉线或麻线做经,以彩色棉线、麻线或丝绒做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交织而成,正面和背面对称,结构严谨,式样多变,其富有层次感的纹样,是其区别于其他三种名锦的重要特征。2006年,壮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和而不同,一脉相承
7月17日,实践团一行前往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调研。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到壮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从目前出土文物及文献资料来看,最早出现在汉代,形成于宋代,繁荣在明清。
文物无声,纹样有色。壮锦用色大胆,既有五彩斑斓的对比色,亦有自然交错的调和色,主纹样色调吸睛亮眼,整体配色又沉稳庄重。其题材广泛,图案多取材于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经历了从简单到繁复的过程,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不仅是壮族人民丰富的精神文化世界的体现,更是壮族群众与其他各民族人民经历上千年融合共生发展的重要文化成果之一。此外,从中国与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各民族的织锦纹样中,可以看出很多相似之处,这说明了相互文化间存在着共通性,壮锦作为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承载历史,传向世界。
传古承今,守正创新
7月18日,实践团参观了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谭湘光女士创办的壮锦工作室。从大到两三米的壮锦装饰画,到小巧精致的手链、耳环等装饰品,再到各式各样的服饰、包包、围巾、玩偶、摆件等,件件作品都在展示着壮锦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谭老师的讲解下,团队成员对壮锦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她表示,传统的壮锦用途相对有限,手工织锦需要经过牵经线→整经→穿筘→梳纱卷经等工序,产量较低,一个熟练的织娘一天只能织十公分左右。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壮锦的用途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仅可用于头饰、头巾、被套等传统领域,还可通过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设计出一些深受大众喜爱的文创产品,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也拓充更多的“接班人”。的确,这些举措不仅让壮锦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继古开今传文脉,守正创新迎新春。从广西民族博物馆到谭湘光工作室,同学们感受到壮锦不仅是经纬交错、错落有致的技术,也是基于实用、融入审美的艺术,只有将技艺紧密地连接现代生活,才能绽放更大的光彩。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所学知识与经验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争取让更多人关注并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进而为传承多彩非遗、弘扬中华文化贡献力量。(冰球突破mg正规官网供稿 文/王正凯 图/杨峻沣、徐海怡、廖启竞)